咨詢熱線:0571-87217392
發布時間:2025-11-25 來源: 點擊數:16 關閉
云海翻騰,霧鎖峰巒。
在能見度不足百米的濃霧中完成30臺風電機組的精準吊裝,在海拔落差崎嶇不平的泥濘山路上實現百噸設備的安全運輸——這不是理想條件下的常規作業,卻是運達團隊在廣西資源縣雞公凸南嶺創造的施工奇跡。近日,運達雞公凸南嶺項目順利完成預驗收,全面投入運營階段,以“霧中能建,精準吊裝”的硬核實力,為復雜山地風電建設提供了全新范本。
?

霧障之中“看得清”,運達技術“看透”山嵐
雞公凸南嶺場區海拔1300~1700米,地形起伏劇烈,梅雨季長達數月,濃霧天氣更是家常便飯,能見度常不足百米。
“濃霧之下,雖肉眼難辨,但我們的系統‘看’得一清二楚?!爆F場負責人介紹。面對雞公凸南嶺異常復雜的地勢和氣候,運達團隊構建起“氣象雷達+實地觀測+智能預測”三重感知體系,精準捕捉施工窗口,實現動態響應。即便在視覺受限的環境中,團隊仍能依托數據與系統,做到“霧里施工如晴日”。
百噸級葉片與塔筒的運輸同樣考驗著團隊的“遠見”。
“天氣復雜,臨時山道泥濘濕滑,稍有不慎,運輸車輛就會陷進泥潭耽誤工時?!眳⑴c設備運輸的現場人員回憶道,“我們提前預判路況,采用‘分段硬化+實時修補’策略,確保運輸線始終暢通?!?/p>
?

三級管控+云端調度,“運達速度”重塑山地建設標準
從首臺機組吊裝到全容量并網,運達團隊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完成30臺機組精準落位,平均每4天完成一臺機組吊裝,刷新復雜山地風電建設紀錄。
支撐這一速度的,是運達獨創的“三級進度管控”與“現場+云端”立體調度系統。通過“日糾偏、周考核、節點剛性”的管理機制,團隊在極短施工窗口內實現“運輸—吊裝—電裝”無縫銜接。即便在濃霧籠罩的深夜,云端調度中心仍能實時指揮現場作業,確保施工不間斷、精度不降低。
?
不靠“天眼”靠“智眼”,打造“霧中風電”行業新標桿
“我們不僅有速度,更有‘看得清、抓得準’的硬實力。”項目負責人強調。在吊裝過程中,團隊運用智能算法優化作業時序與吊裝角度,實現“視覺有障、操作無差”的精準施工。
在風場建設期間,運達團隊不僅完成了30臺風電機組的精準吊裝,還建成一條長達51千米的多功能風場道路——這條道路既是風電場檢修運維的生命線,也成為當地森林維護和防火的重要通道。
?

如今,這座矗立于青山霧海間的綠色電站,預計年等效滿發小時數超2300小時,年輸送清潔電力約3.5億千瓦時,節約標煤約10.5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約26萬噸,實現風電機組與丹霞地貌、苗鄉風情的和諧共生。
從云霧封鎖到風起電來,雞公凸南嶺項目不僅點亮了桂北的青山,更以“霧中能見、山中能建”的硬核能力,為行業提供了復雜氣候條件下高效施工、精準管控的全新范本。
(來源:運達股份)
2025-11-25
2025-11-25
2025-11-25
2025-11-25
2025-11-24
2025-11-24
2025-11-24
2025-11-24
2025-11-24
2025-11-19

2025-07-01
2025-09-05

2025-07-04

2025-07-04
2025-11-07

2025-07-04
2025-08-28

2025-07-04

2025-05-06

2025-04-10